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5年第31期
编号:12577928
针对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5年11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31期
     【摘要】 目的 对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细致观察和分析。方法 60例胃肠瘘普外手术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方法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肠外营养;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81

    胃肠瘘作为一种腹腔感染类型的疾病, 它的发病原因不尽相同。患者的腹部受外伤或者是手术伤的影响可能造成患者胃肠瘘, 患者的胃肠本身发生病变也有可能引起胃肠瘘的发生。胃肠瘘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甚至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 并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临床上对于胃肠瘘患者多以提供营养支持为主, 然而胃肠瘘不能自主进行营养补给, 行肠外营养补给非常关键。文章将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接收的60例胃肠瘘普外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接收的60例胃肠瘘普外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18例, 女12例, 年龄28~76岁, 平均年龄(52.7±9.2)岁;对照组患者中,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2~79岁, 平均年龄(55.2±8.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普通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医生采用颈内静脉插管对患者实施治疗, 患者手术结束后的3 d对患者禁食, 并为患者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同时, 为患者准备鸡蛋、豆浆、牛奶等食物补充患者体内所需的营养。

    1. 2. 2 肠外营养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肠外营养法进行治疗, 医生首先要对患者身体的一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维持患者体内氮、酸碱平衡。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时, 要将对感染进行控制作为治疗的目标和宗旨。对患者颈内静脉插管并输入混合营养液, 患者的输液时间为7 d。患者手术后3 d禁食并为患者输入葡萄糖。将比例为1∶137的混合牛奶输入患者体内, 对患者体内的酸碱、氮进行检测。
, http://www.100md.com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患者治疗后完全康复并出院;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有明显好转, 经过进一步的治疗和护理得到康复;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反而有所加重, 甚至出现死亡现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对患者治疗后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 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显效20例, 有效8,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3例, 有效7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http://www.100md.com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满意程度为:非常满意22例, 满意7例, 不满意1例, 总满意度为96.7%;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为:非常满意12例, 满意10例, 不满意8例, 总满意度为73.3%。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肠瘘给患者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患者出现出血、感染现象之后在肠道内出现严重的酸碱不平衡, 这种状况会造成患者酸中毒[1]。患者出现酸中毒现象的进一步反应是患者体内氮平衡失调, 使得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因此, 临床上会在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禁食处理[3]。普通治疗方法利用葡萄糖对患者体内营养进行补充, 然而患者发生感染之后不能够对肠胃内的食物进行酸碱中和, 在这种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肠外营养能够促进患者体内营养更好的吸收[4]。

    此研究采用分组对比的方法对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93.3%和96.7%,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分别为66.7%和73.3%,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本次研究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说明研究结果具有普遍性。
, http://www.100md.com
    总之, 在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对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肠外营养方法能够解决单独输液时的各种不利影响, 降低酸中毒的发生率, 有利于患者的病情的恢复。

    综上所述, 胃肠瘘患者普外手术后行肠外营养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邓震宇.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 2014(6):12-13.

    [2]曾繁华.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伤残医学, 2014, 22(7):172-173.

    [3]彭金钰. 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11(17):190-191.

    [4]郭景儒.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现代养生, 2014(8):71.

    [收稿日期:2015-07-16], 百拇医药(徐方)